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科研有梦 一苇以航
——访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获得者荆云波教授
作者:本报记者 沈骞 颜澜
  2015年,荆云波教授“婚礼的神话原型与仪式传承研究”的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荆云波直言,一路走来科研之路并不平坦。这一课题坚持申报了三次才获批,课题的内容源自她攻读博士期间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读中国礼仪文化元典的研究。
  心之所向 素屐以往读博期间,受导师的指导与启发,荆云波对构成中国礼乐文明核心的礼仪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她通过反复阅读《仪礼》等经典著作,查阅研究“三礼”的论著,完成博士论文。2010年在其论文基础上出版了专著——《文化记忆与仪式叙事》。
  周代的婚礼为何叫“昏礼”?古时的婚礼为何一定要有“媒”?在婚礼的“六礼”中,重要的礼物为何一定是“雁”?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研究,构成了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起点。
  课题虽有趣,但研究过程却极其繁琐。前人已从训诂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挖了又挖,能研究的早已不多,因此在一开始,这个项目并不被看好。但一份赤子衷心,又怎能轻易弃之?荆云波攻读博士期间关于人类学神话原型和仪式理论的知识积累,终于让研究柳暗花明。原来婚礼的背后有一个天地交合、万物生长的阴阳神婚的神话模型,这些模型一直影响着古人,以至于他们在历史中用不同的仪式、方式不断演绎,其中就有男女婚礼、高媒祭祀、春天的藉田礼、求洒仪式等等。
  终于找到了不同于前人研究的突破口,荆云波的内心不禁欢呼雀跃。然而课题申请更是一个考验人的过程:申请——提交——失败,反复不知多少回,修改不知多少次。回想起那时的失落黯然、心灰意冷,,她仍是感慨万分。如今看来,最初的坚持最终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在三年内攻读完博士学位,发表出版专著和多篇论文,仅被CS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就有十几篇......当笔者感慨荆云波教授的丰硕成果时,她却淡然一笑,说:“课题的成功离不开兴趣和好运气,也离不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大力提倡弘扬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曾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可见礼仪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更是政治教化中不可或缺的礼治内容。荆云波说:“《诗经》、《楚辞》中的许多内容就是各种仪式礼俗的歌辞。仪式是文化记忆的储藏器,里面隐藏着大量的神话和文学的原型。”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月,举办至今已是第八届。在每年草长莺飞的四月,学生着汉服,配古饰,诵诗弄筝,举办成人礼,引来不少师生驻足观看。2016年更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礼仪式,学子、师长身着汉服列席而坐,将古代传统的拜师、问道、诵诗展现在众人面前,不仅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还吸引了外界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荆云波就是仪式的司仪、策划与执行者,她将传统礼仪的研究搬到现实生活中来,将古代拜师礼展现在众人面前,让学校师生接受了一场传统礼仪文化的洗礼。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荆云波坦言:“人文学科的熏陶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月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让更多的学生增强其文化底蕴,使校园更具人文情怀与人文气息,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盛开如诗 清风自来“科技与文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只鸟儿的双翼,缺一不可。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文学与科学的发展是结伴而行、相互促进的。文学给科学带来了大量假设和想象,科学也为文学开辟了表现的新天地。高科技的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死亡,相反,它为文学的传播与形象化的表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当问及关于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时,荆云波这样比喻。
  在课堂上,荆云波同样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启发与培养。当谈到不同风格的作品要选择不同表达方式时,荆云波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优美的歌声在教室里飘荡,学生的思绪也随着歌声一起飞去到广袤的草原上。
  上过荆云波《文学批评》课程的学生都说:“荆老师讲解文学理论时,深入浅出,让人易于接受。”荆云波说,“教学的成功得益于科研,因为科研不仅要‘广’,更要‘深’,只有自己钻得更深入、更透彻,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
  她亲近学生,经常与学生小聚,邀请他们到家中聚餐,茶余饭后,谈笑风生。今年暑假几个毕业的研究生相约回到母校看望她,师生间开怀畅谈,其乐融融。在冬至,荆云波还邀留学生到家中包饺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荆云波的生活也如她教学般精致细腻。点开荆云波的微信朋友圈,便能看到她精彩而丰富的生活:和同事一起参加学术交流;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同朋友登山、看海;自己闲暇创作小诗;分享美文佳作……同事眼里的荆云波姿态年轻,总是热情洋溢,阳光满面,似乎没有什么烦恼。
  当问及怎样保持好的生活态度时,荆云波笑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自会报之以微笑。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快乐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心态选择出来的结果。”
  科研有梦,一苇以航。荆云波对于科研、教学的态度来源于生活,也告诉我们:寻梦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会遇到逆风停摆。但只要心中的清风不散,终会找回自我,重拾信念,继续前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515次访问,全刊已有1750746次访问